□ 周 敏
“电动坦克”履带行走,轻松越过沼泽泥潭;自制“离心洒水器”,搅动吸管,水向四面喷出;“空气电池”放电过程中,金属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镁离子……刚过去的暑期,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面向辖区5所小学二、四、六年级学生推出“家庭实验室”,孩子们足不出户就能与科学世界“亲密接触”。
今年上半年,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》,提出“通过3—5年努力,在教育‘双减’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”。
“‘双减’减的是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学业压力,不能减的是学校和家庭共担的教育责任。尤其是暑假这样大把的闲暇时间,‘减’什么、‘增’什么,都要好好谋划思考。”岱山实验小学校长郭卫星的主张,与西善桥街道不谋而合。考虑到下辖的全市最大保障房片区——岱山,困难家庭数量多,高品质科学教育供给不足,“理想教育小镇”率先打出“家庭实验室”的概念。
根据相应年级科学课程难度标准研发的6套实验器材,被端进数千个家庭。孩子们自己动手组装、在家做实验,遇到困惑就在“向善家长”公众号上观看视频教程,或向项目组安排的校内科学老师“求教”。“他爱不释手,我在旁陪伴,前所未有的其乐融融。”岱山实小陆泓希的妈妈说。
在街道“理想教育小镇”建设推进办负责人杨阚看来,“家庭实验室”本身也是一场教育改革“实验”。“大教育”助推“大治理”的“岱山模式”中,家校社协同共育是重要内容,其中家庭教育充当支撑角色。不论是此前的“向善家长学校”,还是今夏的“家庭实验室”,都在引导家长和孩子做朋友、为孩子做榜样,通过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家庭教育具备得以开展的良好基础。
杨宇宸家庭的改变有目共睹。5年前,一家三口从泰州来宁,住在西善花苑社区,年轻父母忙于打工,对孩子鲜少陪伴。偶然参与“向善家长”课堂,“不合格妈妈”坚持填完三本《家长自我教育记录本》,成了“超级家长”。今年暑假街道组织的一场亲子观影活动,让这个家庭的关系再度“升温”。“影片结尾,身患孤独症的孩子感受到爱,朝着国旗举手敬礼,父子俩都看哭了。原本对爸爸强烈抵触,现在放学指定要爸爸接呢!”孩子妈妈说。
一部《向日葵中队》,一次100分钟的陪伴,影响的何止是一个家庭。两个月来,街道邀请辖区19所学校、幼儿园超5000名孩子看电影,还鼓励家长一道来,唯一要求就是“手机静音或飞行模式”。看着一对对父子、母女牵手走出观影厅,起初质疑“票价投入不值”的声音也渐渐消散。
展开全文
近年来,西善桥街道聚焦“把孩子培养好、把家庭建设好、把社会治理好”的目标,协同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全要素力量,创新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,走出了一条覆盖全区域、全周期、全人群的“大教育”之路。
“通过教育把‘传统人’变成‘现代人’,通过个体文明素养的积累实现群体文明程度的提升,进而催生区域社会治理的蝶变。”“理想教育小镇”的“大家长”、西善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徐立说,对照人人有序参与治理、人人享有品质生活、人人拥有归属认同的“理想”,这场探索还有更远的路要走。
“理想教育小镇”的2.0时代已然开启——看家庭教育,家长学校开班授课解决“能力弱”,“家长沙龙”“向善阅读”改变“互动少”,亲子阅读、亲子观影则力破“感情淡”;看学校教育,“梦想娃”少儿武术团、金中岱山女子足球等“一校一特色”品牌叫响,“爱·说”课堂、软件编程进校园实践活动、“健心行”校园心理关爱服务等常态开展;看社会教育,继开放大学、至善学院后,用好用活在地历史文化资源,探寻“家乡价值”,形塑“家乡教育”。
途经沟壑小路,来到天保池畔,听鸟叫蝉鸣,尝清甜莲子,树荫下席地而坐,诗歌接龙张口就来;进入“雨核城市数字展厅”,“看”高楼、学校、公园拔地而起,满脸都是惊喜和向往……一场“家门口研学”,让孩子们沉浸式感知“附近”。街道办事处主任魏建军透露,将开发“微研学”四季线路,融入读诗、绘画等元素,让乡情乡愁成为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情感力量。同时通过“小手拉大手”,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城人了解发展变化、找到归属认同。
数据显示,除了街道层面组织的科普、观影、研学等主题活动,各社区还联动共建单位优势资源,先后开展158场活动,吸引超过4000名家长和孩子参与,启迪心智、催生共情。有家长反馈,从前放假“鸡飞狗跳”,这个夏天“母慈子孝”。
变的是形式和内容,不变的是教育助推治理的“理想”。与开学季一块到来的好消息是,西善桥街道“理想教育小镇——党建统领保障房片区治理‘岱山模式’”成功入选“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(2023)”。扛上沉甸甸的招牌,“理想教育小镇”重新出发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